• WAP手机版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学校信息

国内高校一窝蜂发力公共卫生领域,是好事吗

时间:2020-12-20 17:30:25   作者:insgream教育网   来源:insgream   阅读:103   评论:0
内容摘要:国内高校一窝蜂发力公共卫生领域,是好事吗?今年全国两会,“公共卫生”成为许多代表、委员关注的领域,与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有关的议案提案成为“第一大户”。如,全国工商联提交了“关于加强高校公共卫生与防疫人才培养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秦海涛也提出:“建议加快设立中国公共卫生与防疫大学。”他表示,还应加大高质量公共卫生学院的...

国内高校一窝蜂发力公共卫生领域,是好事吗?

今年全国两会,“公共卫生”成为许多代表、委员关注的领域,与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有关的议案提案成为“第一大户”。

如,全国工商联提交了“关于加强高校公共卫生与防疫人才培养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秦海涛也提出:“建议加快设立中国公共卫生与防疫大学。”他表示,还应加大高质量公共卫生学院的设立,同时有针对性的设置学科专业。

类似呼声此前已有出现。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黄奇帆今年2月在第一财经网站撰文《新冠肺炎疫情下对中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改革的建议》,曾提到“国家要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与防疫的人才培养和基础科研工作”。

黄奇帆建议,教育部要鼓励双一流大学(原来的985、211大学)设立高质量的公共卫生学院,而不是只有医学院校来设置这一专业;应该建设一所国家重点的单体公共卫生与防疫大学,比如叫做“中国公共卫生大学”。

新建一所国字头的大学犹待商榷,但是国内各高校发力公共卫生领域,新建相关学院和学科已颇有“一窝蜂”的趋势。

公共卫生学科小众变热门

据公开报道,疫情以来,已有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新余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湖南医药学院等一批高校发力公共卫生领域建设,探索“多学科专业+公共卫生”或“公共卫生+多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新途径新模式。

如,清华大学成立的是“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被称为是清华“史上成立速度最快的学院”。第一步设立预防医学、大健康、健康大数据、公共健康政策与管理四个国家亟需、面向未来的学科方向,以高层次研究生培养为主,兼顾学术型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各新成立的公共卫生领域学院叫法各异,南方科技大学是“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南开大学是“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成立的是“医学与健康研究院”……

建设方向可谓各有侧重,如,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黄钢介绍,学校公共卫生专业的定位是打造“应用型与特色性”公共卫生实用人才;而华东师范大学成立的医学与健康研究院,则是探索把教师教育优势释放到健康领域,通过医教融合推动医学教育功能社会化,回应人民对医疗与健康的迫切需求。

此外,今年的硕士研究生扩招,一直以来并不热门的公共卫生专业,也被纳入了四大重点扩招方向之一。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2月28日宣布,18.9万硕士研究生的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

公共卫生学科俨然从小众变成了大热门。

“一流人才搞临床,二流人才干公卫”?

说公共卫生学科小众冷门,是有原因的。与临床医学相比,就业困难,待遇不佳让学生对此专业望而却步,出现了“入学不愿报,就业不愿选”,“一流人才搞临床,二流人才干公卫”的普遍现象。

受疫情影响,大众对公共卫生的关注度大量增加,但对于公共卫生专业的毕业生们而言,就业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次疫情也让公共卫生人才不足、公共卫生医师的专业地位长期被严重低置等问题再次暴露

此次疫情也让公共卫生人才不足、公共卫生医师的专业地位长期被严重低置等问题再次暴露。一般而言,疾控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一环,但从就业情况来看,一些公共卫生专业的毕业生更倾向于去医院或者医疗企业工作,而非疾控中心。

据资料显示,2009年-2017年,全国医院卫生人员和技术人员分别增加76.3%和80.8%,但疾控中心的卫生人员和技术人员则分别下降了3.0%和4.1%。近十年来,全国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全国医务人员总量中的占比从10年前2.53%下降到1.53%。

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学历情况也不容乐观。全国省级疾控中心以大学本科以上人员为主,平均占比为74.1%。与医疗系统人员相比,更高层次人才相对缺乏。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公共卫生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状况。

世纪之交,我国独立设置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几乎全部并入高水平综合性大学,16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办有公共卫生学院或专业。

根据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资格的高校共34所,32所参评,加上部分具有硕士授权资格的高校共有54所参评,评估结果为A+的是南京医科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取得A-结果的为北京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与临床医学相比,体量有较大差距。

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小玫表示,目前,医科高考录取经常是“被调剂”到公共卫生,毕业后就职公共卫生系统、公共卫生机构比例更是畸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也曾提出,我国一流的公共卫生学院,比如北大公共卫生学院、复旦公共卫生学院、协和公共卫生学院,毕业生到机关系统工作的人不到2%,而公共卫生系统最需要的就是这些高智商、知识面比较广的人。

对公共卫生人才关注是不是“一阵风”?

疫情的爆发,让大家对公共卫生与健康的关注由冷转热,但正如高小玫委员担心的:人们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关注,会不会在疫情退去后,又回到从前?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林蕙青在《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中曾提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公共卫生学科专业范畴和服务范围也在大跨度、大幅度拓展,不再囿于传统的生物医学。

一方面,公共卫生学科专业渗透拓展并服务于工程、环境、管理、法律等更广泛的领域;

另一方面,公共卫生学科专业也融入、吸纳了理科、文科、工科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支撑发展。现代公共卫生学科专业已实现“大卫生”的历史性跨越,不再以行业性、小学科为特征,而是事关大国计、大民生的大学科、大专业。

如何放眼长远,补短强弱,加快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变革,建设新时代现代公共卫生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我们面临的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她指出,疫情过后,随着国家大力加强现代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高等学校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应从大健康和国家安全的高度,系统规划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按照国家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形成投入机制、激励机制和人才职业发展机制。

在公共卫生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上,一要着力调整层次结构,扩大研究生招生,扩大研究生层次比例。二要着力调整类型结构,大力培养解决现场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三要加快构建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全链条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

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公共卫生学科专业,“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任重道远。目前,无论是清华等一批全新建设公卫学院的高校,还是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本来就拥有悠久学科发展史的院校,如今都在各自开创、探索公共卫生学科发展的新模式。最新消息,近日,复旦获1.2亿元捐赠建设公共卫生学科群,将建“复旦大学唐仲英公共卫生高级研究院”。

可以预见,未来,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和规划中,必将强化卫生经济、卫生管理、卫生政策等跨学科专业,相关专业学科目前边缘化的状态应该会得到缓解,且培养将定位于高层次公共卫生专业型人才和学科交叉融合、多学科背景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你看好吗?

参考资料:

《林蕙青:加快高校公共卫生学科专业教育变革》光明日报

《疫情暴露专业人才短板 公共卫生学科小众变热门》21世纪经济报道

《全国工商联提案建议:加强高校公共卫生与防疫人才培养》澎湃新闻

《高小玫委员:对公共卫生人才关注不能“一阵风”》团结报

《樊丽明代表: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补齐培养模式的短板》生活日报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国内高校一窝蜂发力公共卫生领域,是好事吗?的介绍,本文章来源于中国教育在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以上内容来自ins教育网 https://www.insgream.com 搜集整理整理,转载亲注明来源和网址,谢谢配合本站原创内容未经教育网同意私自转载,青岛信微网络科技有限必将维权到底,谢谢合作!】

标签:国内  领域  卫生  公共  高校  
相关评论
ins教育网 由青岛信微网络科技有限技术支持    如有疑问请致电技术电话:0532-88789358 孙工程师 法律顾问:青岛正道律师事务所